
雖然今年要減少聚集性活動,但只要突出思想性、群眾性、文化性,以文明健康、新穎活潑的方式過節,照樣可以玩出新花樣。
■徐劍鋒
元宵是中國傳統節日,越劇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當越劇“撞”上元宵節,將會有怎樣的火花?2月15日19時30分,在樂清博物館一樓大廳將上演一場“非遺迎春暨博物館之夜”活動。
所謂“正月十五鬧元宵”,一個“鬧”字道出了元宵節“普天同慶”的特質。由于疫情常態化防控的需要,今年的“全民狂歡節”不可能再大張旗鼓地“鬧”下去,這恰恰是對平安和團圓的最好守護。但無論如何,元宵傳統的內核不能變,文化唱主角不可缺位。
元宵節是中華民族暖心又走心的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誠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那樣,要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講清楚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時代在變遷,形式在變化,只有充分挖掘文化內涵和文化資源,堅守其“根”、突出其“神”、抓住其“形”,才能讓文化財富得到傳承和發展。于此而言,要堅持“延續老傳統、體現新風尚”的理念,不斷創新中華文化精髓傳承的路徑、繁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途徑,這樣才能讓元宵文化更富活力。
有人說,元宵節充滿詩情畫意?!霸律狭翌^,人約黃昏后”“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一首首與元宵節相關的詩詞歌賦,有習俗的脈絡,有文化的滋味,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此時此刻,邀三五好友,約線上朋友,或“溫故知新”,或“作詩賽詞”,品悟傳統文化之美,汲取現代文化營養,本身就是一件文化樂事。
讓疫情常態化防控下的元宵節過得更有文化味,儀式感不可或缺。雖然今年要減少聚集性活動,但只要突出思想性、群眾性、文化性,以文明健康、新穎活潑的方式過節,照樣可以玩出新花樣。借著這個節日,與家人一起動手搓湯圓,邀朋友制作主題花燈,與鄰里互猜燈謎,咀嚼濃郁的年味,感受文化的魅力,更能推動形成家庭更和美、鄰里更和睦、社會更和諧的新風尚。
今年我市的“鬧元宵”活動并不冷清,通過互聯網搭臺,線上猜燈謎、云端非遺展演等活動搞得有聲有色,宅家照樣可以歡歡喜喜“鬧元宵”。一方面要更加突出新平臺建設,充分整合各類線上資源,有效發揮各自平臺優勢,通過新媒體造勢、新技術賦能,讓更多的人在網絡動漫中了解元宵佳節的前世今生,在直播展示中感悟元宵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要更加突出新場景構建,將花燈展示、民俗展演等活動辦得更出彩,讓網絡文化與傳統文化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更好地滿足老百姓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