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治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擦亮幸福底色,繪就共富畫卷。在全力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新征程上,樂清市石帆街道積極探索美麗鄉村建設新模式,以整治農村人居環境為抓手,直面“臟亂差”問題根源,堅持“面子里子”并重,實施“拆整建管”并舉,拆出了農村新天地,整出了環境新面貌,建出了群眾新期盼,管出了生活新氣象,繪出了共富新畫卷。
石帆街道“拆整建管”并舉推進全域美建設的做法吸引了周邊多個鎮街組織村社人員到現場參觀學習,并啟動了拆違模式。
既注重“面子”,更注重 “里子”
“美麗鄉村建設,既要注重主要村居公路兩側、文化禮堂、塘河公園周邊、村民廣場等‘面子’的光鮮靚麗,更要注重村中亂象的整治,讓‘里子’同樣整潔有序、美麗宜居,堅持‘面子’‘里子’并重,努力將鄉村打造成鄉里人的美好家園、城里人的向往樂園?!笔值傈h工委書記王永道詳細介紹了他們裝靚“里子”的“關鍵三招”。
拆!拆出了農村新天地。違建不拆,環境建設就無從談起。對此,他們自增壓力、主動擔責,把拆掉農村普遍存在的小棚小屋小出租房等違章建筑,作為環境整治的主要突破口,全力推進拆違工作。如,河淇村,早些年紛紛將房前屋后的空地建成臨時出租房,用于出租增收,或圍建成小院子供自家使用,全村暫住人口一度達到3500余人,比常住人口多出3倍。然而,這些違法建筑和圍墻小院幾乎占據了村中所有的空間,猶如綁帶將村莊“捆綁”得嚴嚴實實,村內交通處處受阻,人居環境惡化,逐漸增強的經濟實力與村容村貌格格不入,農村新發展陷入尷尬。拆!這是上下一條心的決心!今年6月初,全村成立專項工作組,從動員,到行動,河淇村嚴格執行“一刀切”拆違方案?!按迕駜H有的唯一住房可以作為過渡用房,暫時保留一定期限等待搬離,其余的違建一律限期拆除!”村委調解主任陸臣顯回憶前段時間的拆違攻堅,記憶猶新。村書記帶頭斷網斷電,拆掉租了多年的房;村主任率先拆掉自己價值30余萬元的院子圍墻……村干部的魄力與決心,感動了全村村民。河淇村將拆違延伸至拆“圍”,在拆除約800間違建房共達2萬多平方米的同時,還拆除圍墻300戶近3000平方米,打通交通卡口39處,新增可通車道路22條。原先僅有一縱一橫兩條道路的“通行難”窘境,經過大力度的拆違、拆圍后,拓出了五縱五橫的四通八達全新交通網,不僅提高村民出行便捷度,更提升了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據統計,這半年來,石帆街道西洙、河淇、上河頭等3個村社共拆除違建1400間約4萬多平方米,拆除民房圍墻350戶共4000多米,村莊面貌煥然一新。西洙村村委李祖棋坦言,這一拆,雖然帶來了一定程度的收入“損失”,但如頑疾般臟亂差的違建房清理了,突然發現村子變大了,自己家里亮堂了,視線開闊了,心情也舒暢起來,夏天的穿堂風吹進屋子也感到別樣的涼爽。
“金石帆·幸福里”地標
整!整出了環境新面貌。今年,石帆街道以樂清市文明創建為引領,全面開展村莊環境的綜合性整治行動,以刮骨療傷的勇氣和決心,堅持向陋習宣戰,向不文明現象說不,發動村民整理房前屋后的垃圾、雜物,清除影響村容村貌的廢棄物,掀起了一股環境整治熱潮,掀開了村莊環境整治的全新篇章。對于村莊環境的整治,并不是石帆街道今年剛開始的新動作。早在2018年,石帆街道就組織過一次“環境整治雙月攻堅”活動,主要是發動各村做好陳年垃圾清運和打掃路面等工作,但效果不明顯,很快又反彈。2019年,街道根據市里統一安排,開展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今年借樂清市里“全域美”建設的東風,最大力度推進全村拆違與整治,先后在西洙村、上河頭股份經濟合作社和河淇村等3個村社啟動整村拆違整治。西洙村中心原有一處集中的違建房聚集區,約700平方米的小區域住了40戶82人,沒有衛生間,導致周邊生活污水橫流,垃圾遍地。這次拆除后,對區域進行了硬化、綠化、亮化處理,環境明顯改善。在這次整治行動中,全街道共清理雜物垃圾5000多噸,打通村莊交通卡口50處,新增可通車村莊道路43條,老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提高。
建!建出了群眾新期盼。“拆”不是目的,“建”才是目標。西洙村興國北路附近,是石帆街道最先開始拆除違建房的區域。一排排的方塊痕跡,依然容易辨認出曾經的違建模樣。村民吳女士站在自家房前,瞅著兩三米開外這片拆后空地,自言自語道:“這么一大片空地,要建什么呢?得好好利用才是??!不然我們大家都白拆了!”這句話,其實道出了所有村民的心聲——拆后如何建的問題!村民坦言,以前環境整治反反復復,收效甚微,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拆后的建設沒有及時跟上,僅僅一拆了之,然后就不了了之。而這次,街道要求村里把拆后整理出來的空間馬上利用起來,做小公園、停車場、道路拓寬等,街道給予50%的經費補助。這一激勵措施,充分調動了村里建設環境的積極性。河淇村的美麗建設新篇章就開啟于這次的拆違、拆“圍”。村里22條新增的可通車道路及可拓寬道路讓村里交通四通八達,村民上下班也不用為道路受阻出不了村或回不了村而苦惱,大大提高了生產生活的便捷程度。另外,拆出來的空間有一部分可以當宅基地用來建房,解決住房困難戶的住房問題。
河淇村涼亭
既注重“民生”,更注重“民聲”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睒非迨惺值傈h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劉益鵬說,他們在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時,始終突出“民生”這個關鍵,順應“民聲”這個根本,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實打實地做,循序漸進地推,用實實在在的“干”換來了群眾無數的“贊”,用黨員干部的“辛苦指數”換來了廣大群眾的“幸福指數”。
靠深入宣傳發動贏得“民心”。河淇村目前已完成近90%的拆違任務,大部分村民還是支持理解的。有的村民提早對即將拆除的房屋進行騰空處理,甚至有部分村民還主動自拆?!斑@與村民意識的轉變有直接關系?!笔值傈h工委委員、河淇村聯村干部葉嘯朋說。據悉,今年,街道專門成立3個拆違工作專班進駐3個村社,各村社也成立攻堅小組,分別召開黨員、干部、村民代表、婦聯、老協等各界人士參加的動員會議,放映《我們的家鄉美不美》專題片,聲討違章建筑的“罪與罰”,通過了村環境衛生“榮辱觀”12條,吹響了拆違沖鋒號。會后,又通過廣發環境整治宣傳單、細做違建戶思想工作。
靠滿足群眾期待贏得“民意”。拆出一片藍天、拆出一方凈土,打通斷頭路,打破違建、圍墻“圍村”困局是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也是最大的民意。石帆街道以增加完善基礎設施、改善生活品質為目標,把環境整治和民生實事、群眾需求緊密結合起來,改變了以往“就環境抓環境”的傳統思路,發動各村在拆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拆后空間,建群眾急需的公園綠地、行車道路和公共場所,做到“宜建則建、宜改則改、宜耕則耕、宜綠則綠”,調動了各村的積極性,取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宅基地是農村群眾最盼望解決的事,過去村內部分規劃為住宅用地的地塊,由于違章建筑占用,村莊的規劃實施不了、個人建房安排不了,拆除這部分違章建筑后,3個村共騰出增加160間宅基地,既解決了村民住房問題,又增加了村集體收入。
靠致力民生福祉贏得“民聲”。為了推進民生項目建設,石帆街道推出了一攬子創新重磅舉措,如建議每個村社設置一個臨時垃圾集中堆放點,定時清理的,給予一次性補助;就“臟亂點銷號”開展月度考評和季度擂臺賽,對完成率高的村社進行重金獎賞;對拆后空間予以有效利用,對報街道審核同意建設的項目,予以50%以上的項目配套補助。
石帆街道站前大道
既注重“管理”,更注重“治理”
“管出了生活新氣象,管出了文明新風尚?!闭劦睫r村環境整治如何深化管理的問題時,石帆街道黨工委書記王永道介紹:“環境整治三分靠建設,七分靠管理。針對村莊環境整治抓一陣好一陣、松一陣又反彈回潮的這種普遍現象,他們在加強日常管理的同時,更加注重社會治理,進一步完善了日常監管和考核獎勵機制,推進環境整治的常態化和長效化?!?/font>
西洙村拆違現場
拆圍見路、拆圍建綠,是石帆街道拆后管理的高招。拆后夷為平地,當作臨時停車場使用,或者長時間閑置,雜草叢生,垃圾復原。這是許多拆違后的“下場”。歸根結底,是缺乏妥善的后續管理機制。村內道路狹窄不通暢、斷頭路多、停車場少是樂清農村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不僅導致亂停車,甚至影響消防安全等問題。其中一大主要原因是大量農房圍墻侵占了道路。此次,創造性地引導群眾主動拆除圍墻、打通道路,拆圍見路,拆圍建綠,將挨家挨戶拆后的小空間集中、整合,打造成全村可以共享的大空間、大道路,村民成為最大的受益者,也是維護村容村貌的主事者,如此好事,何樂而不為?
此前,曾有村民顧慮自己靠違建房收租增加的收入受到拆違影響而難以接受這個現實。西洙村拆違前,甚至有不少村民反映,這次拆違會給全村村民帶來上百萬元的租金損失。他們當時是這樣算這筆賬的:村里有違建出租房近400間,以每間每月200元的租金計算,全村這部分租金總收入可達100萬元。然而,拆后的現實生活給他們算了一筆更清晰的賬:違建房拆除后,大部分外來人員并沒有搬離西洙,而是從原先的違建房搬到了合法高層住宅。拆違前居住在這批簡易出租房的新居民有400戶共600人,這次拆違后有350戶共520人留下。他們的居住環境改善了,租金也隨之增加到每月每間350元左右。這對西洙村整體租金收入來說,反而增加了近50萬元。提高的不僅是收入,更是生產生活的安全指數、幸福指數。用村民的話說,每年夏天,再也不用擔心刮臺風的棚屋危險了。
加強監督、定期清理,是石帆街道社會治理的硬招。拆違,拆掉臟亂差,給村容村貌改善了顏值,給村民留下了體面。然而,要保持持續性的真正體面,做到“內外兼修”,還需靠大家的長期堅持。為此,針對房前屋后的垃圾雜物堆放及建筑垃圾亂倒的這一根源問題,街道要求每個村都要建一個400—500平方米的臨時垃圾堆放場,用來堆放建筑垃圾與大件生活垃圾,街道負責定期組織清理。原來由村里負責的垃圾運輸改由街道負責,而各村省出來的錢投入到村莊的日常衛生保潔中去,提高衛生保潔的專業化水平。
考核評比、持續推進,是石帆街道長效治理的實招。人改變環境,環境改變人。一方面,堅持考核評比、末位懲處,在全街道范圍內開展“插紅旗、拔紅旗”活動,每月組織專人,到各村查找臟亂差問題點予以“插紅旗”,并匯總成清單反饋給相應的村,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拔紅旗”,在此基礎上對各村環境衛生情況進行考核評比,排出各村名次,季度匯總評出一、二、三等獎。對整治思想不重視、工作成效不明顯的村社,實施考評末位懲處措施。另一方面,堅持久久為功、持續推進。環境整治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石帆街道已經擬好規劃,把整村拆違整治活動的成果延續下去,切實造福老百姓。每年集中精力重點整治3至4個村,然后再跟進長效管理,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完成美麗鄉村環境整治任務,讓百姓在不斷美化的人居環境中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
附件: